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(FTIR)是一種基于干涉原理的高靈敏度分析儀器,廣泛應用于材料成分分析、結構鑒定及反應過程監測。為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設備長期穩定性,使用時需注意以下關鍵事項:
一、操作前準備
環境條件控制
溫度與濕度:實驗室溫度應穩定在20~25℃,濕度≤60%。濕度過高會導致光學元件(如分束器、檢測器)表面結霧,影響信號強度;溫度波動可能引起干涉儀位移,導致譜圖基線漂移。
防振與防塵:儀器需放置在減震臺上,遠離振動源(如離心機、空調外機)。定期清潔儀器外殼及樣品艙,避免灰塵進入光路系統。
防腐蝕與防電磁干擾:避免在含腐蝕性氣體(如H?S、Cl?)或強電磁場(如大型電機、高頻發生器)環境中使用,防止光學元件腐蝕或電子信號干擾。
儀器預熱與自檢
預熱時間:開機后需預熱30分鐘以上,使檢測器(如DTGS或MCT)達到熱平衡狀態,減少噪聲干擾。
自檢程序:運行儀器自帶的自檢功能,檢查干涉儀、激光器、檢測器等關鍵部件是否正常工作。若自檢失敗,需聯系工程師維修。
樣品準備
固體樣品:采用KBr壓片法時,需將樣品與KBr按1:100~1:200比例混合研磨,確保顆粒細小均勻(粒徑≤2μm),避免散射光干擾。
液體樣品:使用NaCl或KBr鹽窗片時,需確保樣品無腐蝕性(如強酸、強堿),防止鹽窗片溶解或破裂。
氣體樣品:需配備專用氣體池,并控制氣體流速(通常≤100mL/min),避免壓力波動影響譜圖穩定性。
二、操作中規范
參數設置優化
分辨率選擇:根據樣品特性選擇合適分辨率。常規分析可選4cm?¹,高精度結構鑒定需提高至2cm?¹或更低,但會延長掃描時間。
掃描次數設定:增加掃描次數(如32~64次)可提高信噪比,但需平衡測試效率。對于弱信號樣品,可延長掃描時間至128次。
增益調整:根據樣品信號強度動態調整檢測器增益,避免信號過載(導致削波失真)或過弱(信噪比不足)。
光路對準與校準
激光參考檢查:定期檢查激光參考信號(通常位于15798cm?¹附近),確保其強度穩定且峰形對稱。若激光信號異常,需重新調整干涉儀。
能量校準:使用標準樣品(如聚苯乙烯薄膜)進行能量校準,驗證儀器在全波段(4000~400cm?¹)的能量分布是否均勻。
樣品測試流程
背景掃描:在放置樣品前,先掃描空白背景(如純KBr片或空氣體池),消除環境CO?、水蒸氣等干擾信號。
樣品放置:確保樣品與檢測光路垂直,避免傾斜導致信號衰減。對于透射模式,樣品厚度需控制在0.1~1mm范圍內。
避免交叉污染:更換樣品時,需徹底清潔樣品艙和壓片模具,防止前一樣品殘留影響后續測試結果。
三、操作后維護
清潔與存放
光學元件清潔:使用專用鏡頭紙或無塵布輕輕擦拭分束器、檢測器窗口等光學元件,避免劃傷表面。嚴禁使用有機溶劑(如丙酮、乙醇)直接清洗。
樣品艙密封:測試完成后,及時關閉樣品艙門,防止灰塵進入。長期不用時,需在樣品艙內放置干燥劑(如硅膠),保持內部干燥。
軟件與數據管理
數據備份:定期將測試數據導出至外部存儲設備,防止儀器故障導致數據丟失。
軟件更新:關注儀器廠商發布的軟件更新通知,及時升級以修復漏洞并優化性能。
定期維護計劃
季度維護:檢查干涉儀動態校準精度,更換干燥劑,清潔儀器外殼及通風口。
年度維護:聯系專業工程師對儀器進行全面檢修,包括激光器壽命評估、檢測器性能測試及光路重新對準。
四、安全注意事項
激光安全:FTIR內置的He-Ne激光器(波長632.8nm)屬于Class II激光,避免直視激光光束,防止眼睛損傷。
高壓防護:部分FTIR配備高壓氣體池(如CO?激光器),操作時需佩戴防護眼鏡,并確保氣體泄漏報警裝置正常工作。
化學安全:處理腐蝕性或有毒樣品時,需在通風櫥內操作,并佩戴防護手套和護目鏡。測試完成后,按規范處理廢棄樣品。